


1.致命鹅膏(俗称“白罗伞")

2.灰花纹鹅膏(俗称“麻母鸡")
3.假褐云斑鹅膏

4.亚稀褶红菇(俗称“火炭菌")

5.毒沟褶菌(俗称“小白菌")

三、引起食用有毒野生菌中毒的主要原因
1.误食有毒菌类。
2.加工环节出现失误。
3.受污染的野生菌。
4.与其他食物一起进食(如饮酒等)。
1.胃肠炎型:潜伏期10分钟到6个小时不等,常见为2小时。主要表现为恶心、剧烈呕吐、腹痛、腹泻等,病程短,治愈良好。
2.神经精神型:潜伏期6-12小时。中毒症状除有胃肠炎外,主要有神经兴奋、精神错乱和抑制,也可有多汗、流涎、脉缓、瞳孔缩小等,病程短,无后遗症。
3.溶血型:潜伏期6-12小时,除急性胃肠炎症状外,可有贫血、黄疸、血尿、肝脾肿大等溶血症状,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4.肝肾损害型:潜伏期6小时到数天,病程较长(2-3周),该型中毒病情严重,如不及时积极治疗,病死率极高。
食用有毒野生菌中毒后,中毒的人或者其周围的人应尽快采取以下措施:
1.一旦出现中毒,及时催吐、立即送医;
2.如未能及时就医,患者可大量饮用温开水或淡盐水,再用硬物刺激咽喉部进行催吐、洗胃处理(但禁用于已昏迷的患者,防止窒息),尽快排除体内未被吸收的残菌或缓解有毒物质的吸收,减轻中毒症状;
3.催吐后,最好让患者饮少量盐水,补充丢失体液,防止脱水休克。
4.对已经昏迷的患者不要强行向其口内灌水,防止窒息。
1.不要采或选购自己不熟悉的菌类,尤其是颜色鲜艳的菌子。
2.食用野生菌不要杂,最好每次食用一种野生菌。
3.去市场买菌时,最好买当地群众常食用过的,未发生任何危险的菌子,买来后应炒熟炒透后再吃。
4.食用野生菌时不要喝酒或尽量少喝酒。有的野生菌虽然无毒,但含有的某些成分会与酒中所含的乙醇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毒素引起中毒,因此,食用野生菌时最好不要饮酒。
5.食用完野生菌后如感不适,有恶心、头晕、呕吐、看东西不明或幻视、幻听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治疗。




如有出现误食野生菌,请及时拨打“120”或者咨询7120211。
通讯员:李文军
美编:祝喜菲
责编:王开敏
审核:董高杰
新闻热线:0876——7133230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