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定要常回家看看,这儿永远是你们的家!”
“我们会想你们的!常联系!”
一句句离别的嘱托,一个个深情的拥抱,一次次涌出的热泪,让驻村工作队员早已融入篾厂村委会的各个小组。

5月26日,篾厂村委会的5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结束驻村工作,与村民依依不舍地告别。
“之前想着等驻村结束,我肯定着急赶着和家人团聚。没想到归期在即,却没有想象得轻松。3年多的相处,这里早已成为我的第二个‘家’。”驻村第一书记陈家林说,驻村让是他一辈子难忘的经历,也是一生宝贵的财富,也掌握了和基层群众打交道的技巧——真心。



“我舍不得你们······”离别的话还没说完,年轻的村委会文书申富豪的声音已哽咽,情不自禁挂满泪水。
回头时,全体人员已是泪流满面。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曾经落后闭塞的瑶人寨,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从曾经志愿 26人的一支农民志愿服务队到如今带动周边村寨成立了19支农民志愿者服务队,让“农民志愿服务队”成为了靓丽的名片。


自脱贫攻坚以来,驻村工作队来了一拨又一拨,从抓好“传帮带”入手,不厌其烦地传思想、教方法、授经验,成为了全乡的先进示范村。


2020年春节期间,新冠疫情肆虐,之后遇到几十年不遇的“4.22”风暴灾害······
疫情防控、抢险救灾、人居环境治理、扶弱救困······这些年都是你们带领着我们向前冲。
志愿服务队主动参与疫情防控



特大风雹来袭,在驻村工作队的带领下,完成了自救后主动申请加入其他重灾村寨抢险救援工作。



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为重病邻居募捐筹款



驻村情谊浓 亲情长延续
“兄弟姐妹们,不要难过,我们还会回来的,”驻村工作队员们对大家说。
今年到村的“新队员”目睹了泪别的场景,也被这份情谊感动,情难自禁的哽咽起来。新任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张勇说:“今天看到兄弟姐妹们送别的场景,我感触特别深。今天,我接过第一书记的接力棒,要延续上一届驻村工作队的精神,努力为群众做好事、做实事,不辜负篾厂的父老乡亲的期望,不让上一届驻村工作队的前辈失望”。

昔日迎君百米嫌多,今朝送别千里不长
满心离别的话,怎么说也说不够。唯有赠送锦旗以表感谢与不舍之情。送别仪式上,部分村小组自发制作锦旗赠与驻村工作队员。





陈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您带领着我们翻越了脱贫攻坚的千山万水,您自掏腰包为群众解燃眉之急、反复深入“钉子户”做思想工作......从曾经薄弱的20余人的志愿者队伍,辐射带动全乡成立19支农民志愿者服务队,打响了篾厂农民志愿服务队的名声。

陆嬢:我们都喜欢这样叫你,你没有架子,总是和我们打成一片,遇到事情我们喜欢找你这个大姐姐谈心啊,就连曾经的“问题村”都被你的真情感动,变成了积极向上的先进村。


朱哥:个子不大,带着一架眼镜,但是能量满满,重点、难点村都是你包干了,你用自己淳朴亲和的魅力征服这个“硬骨头”。篾厂也是你工作的最后一站,希望退休后,你多保重,安享晚年。

曾哥:话不多,但是踏实、朴素,这是你给我们的印象,你默默不语,但是工作中时时刻刻都有你的身影。

飞飞:从来不作,率性直爽的你,在这里,你永远充满着年轻的活力,带给了我们不少欢笑与快乐。


在这别离之际
我们用笨拙的笔
写下了这首打油诗
以表达对篾厂付出过的驻村工作队及各级领导干部的敬意
那一年
脱贫攻坚的春雷
响彻神州大地
百万党员奔赴南北东西
偏远的山区
也来了一拨又一拨的工作人员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驻村扶贫工作队员
他们
急群众之所急
帮群众之所需
解群众之所困
他们是父母的儿女
是儿女的父母
也是别人的妻子或丈夫
但“白加黑”“五加二”是常态
带病上岗
久不归家
.......
脚下有泥土
心中有群众
这,就是他们——驻村工作队员
时光荏茬
岁月匆匆
今天
他们终于可以回家了
可是,上千个同甘共苦、共同奋斗的日日夜夜啊
在这临别之际
曾经那些酸甜苦辣
犹如电影
一幕幕在大脑“一定要常回家看看,这儿永远是你们的家!”“我们会想你们的!常联系!”一句句离别的嘱托,一个个深情的拥抱,一次次涌出的热泪,让驻村工作队员早已融入篾厂村委会的各个小组。

通讯员:骆思雨 杨贵聪
美编:祝喜菲
责编:王开敏
审核:董高杰
新闻热线:0876——7133230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