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预防中风日 | 预防中风 从现在做起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每年5月25日是世界预防中风日。中风又称脑卒中,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经济负担“五高”特点。

近年来中风发病率不断增高,发病年龄也趋向年轻化,是威胁人类生命和生活质量的重大疾患。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每6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可能罹患脑卒中,在我国,每年有240万人新发脑卒中,160万人死于脑卒中相关的疾病。让人担心的是发病人群不仅局限于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依然有很高的发病率。



图片

脑卒中是怎么回事?

图片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出血性脑卒中,也就是脑出血)或因脑血管阻塞(缺血性脑卒中,也就是脑梗死)导致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其中,超过80%的脑卒中是脑梗死。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和经济负担高的“五高”特点,被称为“无形杀手”,是威胁我国国民健康的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

脑卒中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后果严重,可导致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吞咽困难、认知障碍、精神抑郁等危害,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疾病负担。



图片

脑卒中前兆,如何判断?

大部分脑卒中患者,在脑卒中发生前,都会表现出一些早期征兆,这些症状有时持续时间很短,有时持续时间比较长,但无论时间长短,都是这个头号杀手发出的警报!

图片
图片

说话吐字不清 

脑供血不足时,人体运动神经失调,常见症状就是突然说话不灵或吐字不清,甚至不会说话,但持续时间短,最长不超过24小时,应引起高度重视。还有原因不明的口角歪斜、口齿不清或伸舌偏斜都要注意。

图片

一过性黑曚

突然出现眼前发黑,看不见东西,几秒钟或几十秒钟后便完全恢复正常,不伴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一般不留后遗症。

图片

肢体麻木、平衡失调

当您感到一侧肢体麻木或无力,走路不稳,跌跌撞撞,甚至偶尔摔倒时,这极有可能是脑血管被血栓堵塞引起的。平时您还可以做这样的试验:平举手臂,尽量抬高,看看是否能顺利举起单侧或双侧手臂。如果不能,大概率意味着脑卒中杀手已悄悄潜伏进了您的身体。 

图片

频繁头痛、头晕

中老年人中风前,会反复出现瞬间眩晕,突然自觉头晕目眩,视物旋转,几秒钟后便恢复常态,可能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中风的先兆,应及早诊治,防止中风发生。

图片

哈欠不断,昏昏欲睡

研究显示,70%以上的中风者在发病前5~10天会频繁打呵欠。这些小中风症状,一般持续10~20分钟就恢复正常,可反复多次发作。

图片



图片

如何预防脑卒中?

图片
图片

控制血压血脂、合理膳食

血压、血脂均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长期高压血流冲击可以导致小血管的痉挛、玻璃样变性、甚至纤维素样坏死,长期的高血脂则可加速脂质在血管壁的沉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

图片

适当锻炼、控制体重

体重也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锻炼不仅有助于控制体重亦有助于控制血压、血糖。

图片

戒烟限酒

长期吸烟饮酒可以损害血管,导致管腔狭窄,促进血栓形成;饮酒量与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风险呈线性关系,饮酒量越大风险越高。

图片

控制血糖

长期高血糖亦可加速血管损害,促进血栓形成,据统计,糖尿病患者发生卒中的危险是普通人的1.8-6倍。

图片

调节好情绪

保持心情舒畅。不良的情绪会造成人的心率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等,长期的抑郁、压力过大、精神紧张会导致高血压的发生,增加发生脑卒中的几率。

%NZNK~CXHYL74Q@EIM5G0@S.png图片

来源:健康余杭

编辑:秋天

责编:王开敏

审核:董高杰

新闻热线:0876——7133230

图片

(作者:马关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