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知道“四害”由来吗?
1958年2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除四害讲卫生的指示》。提出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要在十年或更短的时间内,完成消灭苍蝇、蚊子、老鼠、麻雀的任务(旧“四害”)。后来麻雀被臭虫取代,随着社会生活和居住环境的变化,臭虫又被蟑螂取代,新“四害”是指老鼠、苍蝇、蚊子、蟑螂四种传病媒介。

你知道“爱卫月”沿革吗?
爱国卫生运动月(简称“爱国卫生月或爱卫月”),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特殊的历史背景,并曾一度被提到政治任务的高度。
1952年2月29日,美国飞机先后在抚顺等地区播撒带有病毒、细菌的昆虫,对我国发动了细菌战争;3月14日,政务院决定成立中央防疫委员会,任务是领导反细菌战,开展爱国卫生运动;3月19日,中央防疫委员会向各省、市、自治区发布反细菌战的指示,要求各地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做好灭蝇、灭蚊、灭蚤、灭鼠以及杀灭其它病媒昆虫的工作;7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进一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社论,指出爱国卫生运动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
1957年9月20日,党的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爱国卫生运动的任务和目的是除四害、讲卫生、消灭疾病,振奋精神、移风易俗、改造国家。
1958年2月14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指出,以除“四害”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就是通过群众运动的方式,从除“四害”做起,普及卫生常识,破除迷信,消灭各种疾病和它们的根源,增进人民的健康,全国各地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人民群众积极响应,取得了重大成就。
十年动乱期间,造成我国爱国卫生运动一度停滞不前。
1978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重新成立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中央爱卫会),并发出了《关于坚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通知》;8月,中央爱卫会在山东烟台召开全国爱国卫生运动现场交流会,会议提出新时期爱国卫生运动的任务是:城市重点整治环境卫生,农村管好饮水粪便,做到标本兼治。
1979年6月11日,中央爱卫会、卫生部发出通知,要求迅速将各级爱卫会办公室建立健全起来,配备专职干部,使各地爱国卫生运动获得了蓬勃发展。
1989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爱国卫生工作的决定》,要求各级政府要把爱国卫生工作纳入社会发展规划,切实加强领导,使卫生条件的改善及卫生水平的提高与四个现代化建设同步发展;全国爱卫会第八次扩大会议确定,自1989年起,每年4月为“爱国卫生月”。
1996年12月9日,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要求各部门要关心卫生与健康问题,在全社会树立“大卫生”的观念,要继续把“创建卫生城市”、普及“九亿农民健康教育行动”和农村改水改厕,作为卫生工作的重点,积极加以推进,把这项工作同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活动结合起来。
2007年11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首次提出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爱国卫生运动。2016年8月19日,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坚持预防为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2017年10月1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强调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公共卫生队伍建设和基层防控能力建设,推动医防结合,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2020年2月23日,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强调坚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这不是简单的清扫卫生,更多应该从人居环境改善、饮食习惯、社会心理健康、公共卫生设施等多个方面开展工作,特别是要坚决杜绝食用野生动物的陋习,提倡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2020年3月2日,习近平在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和专家学者就疫情防控科研攻关工作座谈会上,强调爱国卫生运动是党和政府把群众路线运用于卫生防病工作的伟大创举和成功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特别是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爱国卫生运动是将我国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文化优势特别是群众运动优势转化为不断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的具体行动,主要目的就是把广大人民群众发动起来,全民动员、全民参与,不断改善城乡环境,着力解决突出卫生问题,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你知道“四害”有哪些危害吗?
老鼠:鼠类(常见有褐家鼠、小家鼠、黄胸鼠等)不仅偷吃粮食、破坏建筑、管线、电器、衣物和农田农作物,还传播疾病。身上可携带1000余种病原体,又是多种病原体的储存宿主,通过体外的寄生虫叮咬、排泄物污染和直接咬伤把病原体传给人及其它动物。能传播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立克次体病、螺旋体病和寄生虫病5类疾病,至少可传播鼠疫、斑疹伤寒、流行性出血热、口蹄疫、痢疾、沙门氏菌病、土拉费氏菌病,流行性出血热、新疆出血热、森林脑炎、钩端螺旋体病、莱姆病、碑传回归热、血吸虫病、广州管圆线虫病、黑热病、羔虫病、鼠型斑疹伤寒、北亚碑传斑点热等30余种人类疾病。
苍蝇:蝇类(常见有家蝇、大头金蝇、丝光绿蝇等)不仅危害畜牧业、搔扰人类正常生活,还通过机械性和生物性传播方式传播疾病,以机械性传播为主。苍蝇可携带60余种病原体,一只苍蝇体表可粘附几百万个、甚至高达五亿个病原体,能传播霍乱、痢疾、伤寒及副伤寒、病毒性肝炎、食物中毒、脊髓灰质炎、沙眼、结核病、蛔虫病、蛲虫病、囊虫病、阿米巴痢疾、锥虫病等疾病。
蚊子:蚊类(常见有伊蚊、按蚊和库蚊等)不仅危害畜牧业、搔扰人类正常生活,还通过叮咬传播疾病。伊蚊能传播登革热、寨卡病毒病、黄热病、基孔肯雅热,按蚊能传播疟疾、马来丝虫病,库蚊能传播流行性乙型脑炎、班氏丝虫病等多达80余种疾病。
蟑螂:蟑螂(常见有德国小蠊、美洲大蠊、黑胸大蠊等)不仅咬烂物品、损坏原料、污染食品和危害农作物,还传播疾病。可携带40多种致病的细菌、病毒、真菌以及寄生虫卵,作为多种寄生虫的中间宿主。能传播霍乱、痢疾、伤寒及副伤寒、病毒性肝炎、食物中毒、脊髓灰质炎、沙眼、蛔虫病、蛲虫病、钩虫病、蛲虫等疾病。蟑螂还能使粮食和食品霉变产生黄曲霉素等致癌物质,有很多文献报道蟑螂的粪便中含有致癌物质。

为什么在爱卫月除”四害”,防制效果能加倍呢?
今年4月是第35个爱国卫生月,活动主题为“宜居靓家园 健康新生活”。弘扬爱国卫生运动新风尚,服务群众、发动群众,提升群众的获得感、体验感和满意度,筑牢“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健康理念和“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理念。
除“四害”是爱卫月的重要内容,坚持环境整治(治本)为主,化学药物防制(治标)为辅,标本兼治的“四害”防制策略。除了坚持日常防制外,尤其是每年要坚持于4月和10月开展两次大规模统一性的全民爱国卫生运动和除“四害”活动,可以取得显著的除害防病效果。
在爱卫月除“四害”防制效果能加倍,是基于“四害”的生物学特性而采取的防制措施。
一方面,在爱卫月尤其是4月,“四害”正在进入年度的繁殖季节,而“四害”的繁殖率很大上程度受到栖息场所或孳生环境、食物或人及动物血、自然天敌等条件的制约。通过清除杂物、封堵孔洞、地洞等栖息环境和管好食品、粮食、生活垃圾等鼠粮,通过清理厨房、橱柜、衣柜、杂物等家居环境和断绝食物、粮食、陈旧纸质材料、衣物等蟑螂食物,通过清理人和禽畜粪便、腐败动植物、生活垃圾和管理好厕所、化粪池等苍蝇孳生环境,通过清除废弃容器积水、填埋竹洞积水、填平积洼、疏通水沟积水等蚊类孳生环境和加强个人防护,那么“四害”的繁殖率就能明显下降。
另一方面,在4月开展物理、化学或生物学方法杀灭“四害”,可以显著地减少其在年度内的繁殖数量。一只母鼠一年产鼠4胎次~8胎次,每胎4只~10只,一个鼠家庭一年内保守估计至少繁殖300余只,民间有俗语说“一公一母,一年三百五”,若采取布放捕鼠笼(夹)、粘鼠板、投放灭鼠毒饵等物理和化学方法,杀灭一只母鼠就等于至少消灭了几百只老鼠。一只成熟雌蟑螂每隔7天~10天即可产出一只含有 14粒~40粒卵的卵鞘,在20℃~37℃之间、约20天~90天即可孵化,温度越高,孵化时间越短,一只雌蟑螂一年可繁殖近1万只~10万只后代,若采取布放捕蟑盒、粘蟑纸、投放灭蟑饵剂等物理和化学方法,杀灭一只雌蟑螂就等于消灭了几万只蟑螂。一只雌蝇一生可产卵5次~6次,每次产卵数约100粒~300粒,一生可产卵500只~1800只,若采取布放捕蝇笼(灯)、粘蝇纸、投放灭蝇诱饵等物理和化学方法,杀灭一只雌蝇就等于消灭了几百只几千只苍蝇。蚊子的繁殖力很强,每只雌蚊子一生产卵总数1000个~3000个,产卵于水面、在16℃~25℃于2天~5天能孵化成幼虫,没有积水蚊子就无法产卵孵化,若采取清除积水、布放诱蚊灯、喷洒杀虫剂等物理和化学方法,杀灭一只雌蚊就等于消灭了几千只蚊子。
防疫专家温馨提示:
全民积极参与,除害防病保健康!

来源:河池疾控
编辑:秋天
责编:王开敏
审核:董高杰
新闻热线:0876——7133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