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丨 十组数据 看2022年政府工作成绩




3月22日上午,马关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开幕。在第一次全体会议上,马关县人民政府县长郭敏作了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回顾了2022年工作、提出了2023工作重点。


过去一年

马关交出了一份怎样的成绩单?



202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工作主线,把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精准落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和系列三年行动,难中求进、稳中求进、变中求进、干中求进,较好地完成了县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十组数据 

看2022年政府工作成绩


一、主要经济指标


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7.35亿元,同比增长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6.9亿元,同比增长21.2%;固定资产投资102.7亿元,同比增长19.2%;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56亿元,同比下降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43亿元,同比增长4.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5.84亿元,同比增长5.7%;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127.31亿元、119.1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8.9%;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8111元、14250元,同比分别增长3.2%、7.4%。



二、坚持人民至上,科学精准抓好疫情防控。



科学设立严管区和缓冲区,沿边境全线建设4G、5G网络和技防设施,构筑起“人防+物防+技防”的立体化防控体系。全年累计开展核酸检测1250.55万人(次),完成疫苗接种76.5万剂。建成盛平北街、和谐路两个专用隔离点,新增隔离房间696个,完成定点医院改造和设备配置,成功处置“4·08”疫情,配合处置了“2·11”“3·25”疫情。全面落实“二十条”“新十条”“乙类乙管”措施,平稳有序将防控重点从“防传染”转到“保健康、防重症”,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三、坚持转型升级,不断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



年产3万吨压铸锌合金项目和大坪选矿车间提质增效技改项目建成投产,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达100.15亿元。创建高品质药园6个,建设中药材初加工厂7座、优良种苗繁育基地2个,中药材种植面积达44.97万亩,实现综合产值33亿元。新(改)建木姜子加工厂2个,八寨木材加工产业园加快推进,实现林业综合产值19.02亿元。完成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2.3万亩、粮食总产量16.53万吨;发展高端稻谷7.49万亩、绿色有机蔬菜8.75万亩、辣椒7.17万亩、优质水果14.87万亩,肉牛出栏4.35万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46.51亿元。深入推进旅游“十百千万”工程,逢春假日酒店即将竣工,建成绿道617公里、花带973公里,马洒景区、龙树脚农旅融合提质改造项目加速推进,雾缦云山获评3A级景区、并入选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基地,马白镇、马洒村分别被确定为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镇、中国森林康养人家,鞍马湖、大丫口水库入选“云南省美丽河湖”,腊科、杨茂松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全年接待游客322.7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0.78亿元,分别增长35.06%、16.48%。



四、坚持三农优先,接续推进乡村振兴。


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13544.87元,增幅16.77%。实施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推动2.45万脱贫户和监测户与173个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双绑”利益联结机制,带动7.35万人次发展产业。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74万人,其中脱贫劳动力4.29万人。发放小额信贷9406.43万元,助力群众产业发展。启动农村产权交易试点工作,流转农村产权比预期增值17%。扎实推进乡村振兴,争取中央、省、州财政推进乡村振兴衔接资金2.6亿元、东西部协作帮扶资金6583万元、定点帮扶资金2.3亿元,实施项目187个。实施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工程,编制多规合一和实用性村庄规划42个,建设1个示范乡(镇)、9个精品示范村、30个美丽村庄。加快推进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投入资金3.1亿元实施项目220个,建成大梁子、凉水井等一批示范村。




五、实坚持大抓项目,努力夯实发展根基。


马河、马西高速公路建设有序推进,G248线都龙至金厂水头段二级公路即将建成通车,马关至都龙口岸高速公路、G219线马关段高等级公路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塘小线“四改三”项目夹寒箐段即将建成通车,小坝子段开工建设,董南线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城南客运站即将建成投运。实施自然村通硬化路攻坚行动,完成农村公路硬化35.5公里,自然村未通硬化公路“清零”目标基本实现。新建高标准农田3.05万亩,实施土地整治1.34万亩,一把伞水库完成可研并获9000万元专债支持,木厂水库加快推进,渔塘水库开工建设,国际界河二期工程顺利完工,中小河流、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等重点水利项目加快实施。农村供水保障行动加快建设,建成236.6公里供水管网,提升2.55万人饮水保障水平。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八寨风电厂启动建设,40万千瓦光伏等项目前期工作有序开展,500KV柳井变220KV接入系统工程(马关段主网)、110KV马关网架优化工程开工建设,35KV木厂变输变电工程获上级核准。实施农村电网改造64.9公里。建成公共充电桩32桩59枪。新建4G基站87个、5G基站220个,全县移动基站数量达2450个;新增光缆线1784.6公里,全县光缆线长16617.4公里;华联锌铟矿用卡车智能调度系统、选矿智能控制系统、摇床智能机器人完成研发并成功投运,矿山“5G+无人驾驶技术”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成效初显。




六、坚持优化服务,着力改善发展环境。


实现多事项“一网通办”“全程网办”“一件事一次办”“最多跑一次”,网上可办率达100%。全面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三年攻坚行动,主动公布县乡党政领导干部电话,选派45名处级干部、51名部门主要领导担任51家重点企业“服务员”,建立了政企定期会商、政企协商督查督办闭环等“七大机制”,坚决整治政府拖欠企业账款和招商引资承诺兑现不到位问题,清偿拖欠企业账款1.31亿元,兑现招商引资承诺4件。“一把手”主动外出招商14次,成功引进一批实力企业落地马关,招引富滇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到马关设分支机构,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60.93亿元,同比增长87.24%。认真落实减税降费优惠政策,累计为市场主体减税降费8.29亿元。实施市场主体倍增计划,净增市场主体3015户,全县市场主体达20808户,同比增长16.9%;实现升规纳限15户,“四上”企业达100户。


七、坚持统筹联动,促进城乡协调融合发展。


全面推进城市更新,实施棚户区改造100户、老旧小区改造374户,完成房地产历史遗留问题整治13个,铟花谷项目和西坝路西段、盛安路实现复工,城南、松江花园等4个县城停车场全面竣工验收,城北、兴塘路2个停车场加快推进,新增机动车停车位3886个。修复城区破损道路5万平方米,新建城市供水备用管道25.82公里,完成县城污水处理厂(二期)项目建设。全力提升城市品质,新建骏马雄关等口袋公园3个,提升改造安平广场、骏城花园、鱼水园,将县政府大院改造为市民公园对群众开放。实施拆墙透绿、拆违建绿、垂直挂绿工程,拆除围墙690米、违建2548平方米,县城区建成绿地面积达307万平方米。高质量推进“七城”创建,在全州率先被命名为“云南省美丽县城”,获评云南省巩固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暨国家卫生县城达标考核优秀县称号,列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省级文明城市通过复查,健康县城创建全面启动。实施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建立“五全”机制全域推进“十美”工程,评定“县花”“县树”,分档次分阶段分梯度推进1951个村小组绿美村庄建设,创建省级绿美乡镇1个、绿美村庄1个、绿美河湖2个,打造州级绿美村庄240个。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农村卫生户厕、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达97%、100%,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27.55%,启动实施坡脚等5个集镇污水处理工程,新(改)建农村公厕20座、户厕5030座,完成农村“裸房”风貌改造1682户33.6万平方米,乡村环境更加宜居。


八、坚持以人为本,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制定出台教育高质量发展措施,深入推行校(园)长职级制和“县管校聘”制,扎实推进县一中教育改革,乡村寄宿制学校“希望澡堂”“少年儿童之家”实现全覆盖,防溺水安全措施守护千万家庭,新(改)建学校59所、新增学位1980个,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95.71%、98.35%、95.26%,教育综合指标排名全州第二。抓住国家教育“组团式”帮扶机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率达96%。深入推进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稳步推进,医疗救治“五大中心”通过验收,县医院入选国家首批“千县工程”,国门医院建设进展顺利,县疾控中心整体搬迁项目完成选址,医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持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文艺创作和“非遗”保护力度,《马洒侬人古乐》获文艺精品项目创作帮扶,组建服产办深挖民族文化资源。全面落实就业创业普惠政策,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118万元,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5.4%,城镇新增就业373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37%。实施马白、仁和烈士陵园修缮工程。开通坡脚至文山、马关至坡脚农村公交线路。累计发放城乡低保资金36213人12031.53万元,发放特困供养金1223人1436.51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实现“应保尽保”,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等实现“应救尽救”。其他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取得新进步新成效。



九、坚持守牢底线,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扎实开展风险隐患“大起底、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推进信访积案化解攻坚和命案防控专项整治行动,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综合测评稳居全省第一方阵,排名全省第32位。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巩固提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成果。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债务规模控制在限额区间。深入推进“八五”普法和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创建,马洒村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持续加强生态保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县城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9.19%;全面推行林长制,深入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重点工程,森林覆盖率达55.54%;扎实推进河(湖)长制工作,加大以河库为重点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地表水优良水体比例达100%,国控、省控监测断面水质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并保持在100%,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




十、坚持自我革命,全面提升工作效能。


弘扬伟大的建党精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化发展,扎实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开展“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行动,推行“三法三化”“三个马上”工作要求,干部队伍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干事激情充分激发、工作效能显著提升。坚持过“紧日子”,严控一般性支出。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代表建议210件、政协提案117件,办复率达100%。及时公开政府信息2.95万条,第一时间回应群众诉求,累计办理群众诉求3775件,承诺的10件民生实事基本办结,一大批办理成果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务实举措。


图片

图片


编辑:秋天

责编:王开敏

审核:董高杰

新闻热线:0876——7133230

图片




(作者:马关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