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关县探索多种模式推进农村生活“两污”治理



2023年2月,马关县人大常委会环保调查组在调查2022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过程中,了解到各乡镇按照“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生活垃圾一体化治理体系,结合实际,整合乡镇可用资源,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探索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模式,推进农村“两污”治理工作深入开展。


图片1.png


农村生活垃圾转运工作探索的几种模式

乡镇集中转运模式。全乡镇统一一个收费标准,按年或按月统一收费;全乡(镇)统一组织发包转运,统一一盘棋运作。在统一收取垃圾清运费的基础上,乡镇整合农贸市场出租、街道摊位费等补助转运经费不足的问题。

乡村分级转运模式。将乡镇垃圾治理分为两块,一块是集镇建成区延续以前运作的街道管理垃圾转运处理。另一块是将村寨至集镇的垃圾清运按年或按月统一收费,统一组织转运。

群众自主转运模式。将乡镇垃圾治理以集镇建成区、村委会(社区)为单位分为若干块,分开运作。如夹寒箐镇,充分发挥基层治理主动性,调动群众积极性,以村委会为单位,自主决定本行政村的垃圾清运。具体运作方式:各村委会结合本村实际自行测算本村垃圾清运费用,设定竞标期间价、竞标人资质、条件等,在本村委会范围内公开竞标,由各村小组长进行评标,确定当年的垃圾清运费用,按中标总金额按户平均承担费用,次年根据上一年的运行情况,适时调整垃圾清运费用。每周,各村委会根据情况确定各村寨清运次数和具体时间,各村组村民按时将垃圾装好放到指定位置,以便清运人及时清运,清运人将垃圾运至夹寒箐垃圾中转站,若垃圾压缩箱装满,则与镇政府公布的中转站管理人联系,由管理人开展压缩并对接转运工作。同时,结合村规民约要求,未到清运时间,垃圾不准乱扔乱放,以前使用的村寨垃圾池停止使用。

目前,全县启用已建成的坡脚镇、仁和镇、都龙镇、夹寒箐镇垃圾中转站,新建八寨镇临时垃圾中转站。全县14个乡(镇、场)集镇配备转运车辆36辆,移动式整体站5个,实现转运设施设备乡镇全覆盖,县城垃圾(含马白镇区域)和8个乡镇生活垃圾外运至文山金利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进行焚烧发电处理,覆盖村寨764个。


图片2.png

探索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几种模式

模式一:申请专项债劵项目推动治理。未建成乡镇集镇污水处理设施的乡镇,通过项目包装、打包马关县污水处理系统建设项目申报等方式申请政府专项债券资金1亿元,资金已下达,目前正在开展招投标工作。


模式二:结合重点项目推动治理。依托易地搬迁村、文化旅游特色村、现代化边境小康村等项目建设安装污水管网、三格式净水、氧化塘简易设施等进行部分村寨生活污水治理。


模式三:结合人居环境整治、绿美乡村建设等推动处理。在开展绿美乡村建设过程中,组织群众开展生活污水处理。如,古林箐乡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全面启动农村污水治理工作。目前,已拉运DN200波纹管1000根,DN110波纹管500根,水泥200吨,砂石料300立方米,砖30万块,实施整乡推进村寨生活污水收集资源化利用还地、还林等处理。


图片3.png


目前,全县村寨生活污水通过纳入城镇和乡镇污水管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资源化利用等治理形式完成35个行政村547个村寨。



图片图片


通讯员:杨恩波

编辑:杨耘

责编:王开敏

审核:董高杰

新闻热线:0876——7133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