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关县协商议事助力秸杆综合利用 让“生态包袱”变“绿色财富”



近日,一场以“小坝子镇推进秸杆综合利用”为主题的“协商在基层”协商议事会,在马关县小坝子镇小坝子村委会会议室召开,积极探索秸杆综合利用的创新做法,通过与马关和乐美农牧开发有限公司合作,以1:1的比例用秸秆兑换有机肥,以市场化运作推进秸秆资源综合利用,使“生态包袱”变“绿色财富”,有力促进生态环保、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生态包袱”之困


每年秋冬之际,总有大量的玉米、稻草等秸秆在田间焚烧,产生了大量浓重的烟雾。尤其是春节前后,秸杆焚烧问题较为突出,每年这段时间,空气质量监测指标严重下滑,成为农村生态环境的“伤疤”和“痛点”。

为甩掉秸杆焚烧的“生态包袱”,马关县政协积极作为,将“互惠互利 共享绿美——小坝子镇推进秸杆综合利用”作为协商议题,积极组织政协委员、村民代表等进行商前调研,积极探索秸秆综合利用有效路径,将丢弃在田间的秸秆变废为宝,促进农作物秸秆资源高效循环利用,让“包袱”变“财富”,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赢”。



通过调研了解,马关和乐美农牧开发有限公司将鸡粪发酵制作为有机肥,以600元/吨销往县内外用作香蕉等经济作物底肥或中耕肥,效果好,需求大,年产有机肥7000吨,年需秸秆2000吨。目前小坝子镇农作物秸秆产生量35吨,可收集量20吨,秸秆利用量20吨,且公司就在小坝子境内,就近回收利用秸杆优势明显。经与公司初步协商,同意通过秸秆换取有机肥的形式,为秸秆找到一个可靠的“出口”,让明令禁止焚烧的秸秆找到了新的出路。


“绿色财富”之变


“把政协协商和基层协商结合起来,众人的事情众人议,今天就来议议秸杆综合利用的事情。”2月16日,协商议事会议一开始,主持人县政协副主席王登柱就开门见山点题。

小坝子镇人大主席团常务主席肖红林介绍议题来源、前期调研情况以及解决问题的初步意见和建议后,村民们就争先恐后的议了起来。

“小坝子自古就在地里烧秸杆,烧秸杆到底有什么害处?还有用秸杆换有机肥,这用化肥和用有机肥到底有哪样区别?”来自小坝子街一组的刘文武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秸杆要统一运到一个地方粉碎,再拉到公司换取有机肥。小坝子基础设施条件差,秸杆‘体积大’,一车拉不了多少,运输成本太高。”田湾村支书王正良说。

“和乐美公司在小坝子境内,比其他地区更有利于开展秸换肥。其次,秸杆禁烧是国家的政策,这种形式既给秸杆找到了出路,也为助力乡村生态振兴找到了路子。”政协委员蒋俊说。

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纷纷发表各自的意见和建议。针对群众提出的问题,来自州生态环境局马关分局和县农业农村科技局的负责同志一一给予了专业的解答和回应。马关和乐美农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州政协委员姚冬玲对秸杆换肥表示给予大力支持。




经过充分协商,主持人与协商议事会成员合议后,与会人员一致达成了共识,采取企农合作方式,马关和乐美农牧开发有限公司长期与农户合作,以村委会为单位,共同推进小坝子镇秸秆资源利用。由小坝子镇政府在辖区开展“秸秆换肥”便民服务,由镇政府和村委会统一收集秸秆、统一粉碎、统一集中运到公司,由公司统一处理变成有机肥,让秸秆变废为宝,这将大幅度减少秸秆随意堆放、随意焚烧影响环境,促进秸秆综合利用,同时能扩大有机肥推广使用,推进绿色农业发展。

县政协副主席王登柱介绍,“秸杆换肥”在小坝子先行先试、辐射带动,下一步将以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为主攻方向,提升秸秆综合利用水平,打好秸秆禁烧攻坚战,切实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农村人居环境,以实际行动助力“绿美马关”建设。

图片图片

通讯员: 李美昌

编辑:秋天

责编:王开敏

审核:董高杰

新闻热线:0876——7133230


图片

(作者:马关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