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产业兴旺,还是生活富裕,乡村振兴归根结底需要一批愿意扎根乡村的人才,乡村工匠培育则是推动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力量。近年来,马关县坚持以人才“引擎”为主要驱动力,加强乡村建设工匠培育和管理力度,从“筑巢引凤栖”到“花开蝶自来”,提升农业产业发展潜力和农民自主创业就业能力,积极打造专业化现代新型“乡村工匠”,引导乡村工匠积极投身当地乡村建设事业,以乡村人才振兴赋能乡村产业振兴。
健全管培机制育“匠心”,为乡村工匠“搭台子”。马关县致力于构建良好的培育环境,搭建乡村人才组织平台,制定印发了《马关县“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和《“马关工匠”评选管理办法(试行)》,涵盖科技创新和传统技艺两大类,建立马关优秀工匠信息库,实行动态跟踪管理。通过营造“有温度”的成长环境,逐步增强工匠培育力度,厚植乡村振兴人才成长的沃土。
加大培育力度炼“匠技”,给乡土人才“架梯子”。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完善激励制度,为扎根乡村的人才打造成长发展路径。给评选出来的工匠颁发“马关工匠”证书,给予每人1万元的一次性奖励经费,优先推荐申报州级以上技能大师等人才专项,纳入县委联系服务专家范围,并享受相关待遇,优先参加国内外技能交流、技能培训活动,配偶随迁和子女教育上给予重点保障。强化乡土人才技能培养,坚持“以老带新”,探索创新培育形式,大力开展麻布纺织、民族芭比娃娃制作等相关民族技能技艺培训,在传承弘扬民族文化的同时,切实锤炼提高乡土人才“匠技”,为乡村振兴注入“软实力”。截至目前共开展培训民族芭比娃娃三期50人,麻布一期16人,开展其余职业技能培训99期4368人次,其中培训脱贫劳动力2468人次。
加强宣传力度耕“匠品”,给乡村建设“铺路子”。加强工匠作用发挥,做好宣传引导,通过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带徒传技,让“乡土工匠”在技艺传承、产业发展、绿美乡村建设等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发挥工匠作用,让其经风雨、长见识、促成长,让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处理复杂疑难问题的能力,涵养拼搏进取、精益求精、吃苦耐劳等精神品质,深耕乡土人才的“匠品”。马关县在绿美乡村建设中充分利用乡村工匠的专业技能优势,推动乡村绿化美化与乡村实际对接,鼓励和引导乡村工匠当好“宣传员”,推动健康向上的文明之风在乡村辐射覆盖。近年来全县发动约1000余名乡村工匠参与到“绿美马关”建设中,有效推进马关乡村“向美而行”。

通讯员:孙廷庆 卢薇薇
美编:吴兰会
责编:王开敏 廖珊珊
审核:董高杰
新闻热线:0876——7133230